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924章:王與馬,共天下,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據說王祥至孝,而且他所孝順的是他的後母朱氏。他的後母人品一般,常在他的生父耳邊“譖貶”王祥,以至於王融也漸漸討厭王祥。但是在生父繼母生病的時候,王祥卻能衣不解帶地伺候奉養。朱氏喜歡吃新鮮魚,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居然要求王祥為她去捉活魚。王祥立刻來到河邊,卻見河上冰層極厚……正待他打算輪鍬鑿冰之時,冰面突然自行裂了個縫,從中蹦出兩條鮮活的鯉魚來到王祥腳下。這條傳說後來又被可愛的古人們修改成王祥脫掉衣服用身體融化堅冰,這便是“臥冰求鯉”的傳說。人們都為他的純孝所感,便把那條河改名作“孝感河”。即便如此,後孃朱氏也經常虐待王祥,還讓他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去找看果樹。風雷震坼,天公威懍,誰又能以一人之力保護這幾株果樹呢?可是王祥做到了。每遇風雨,他便抱樹而泣,後來這幾株果樹居然都枝椏無損。在今天,山東臨沂孝感河邊還有一塊碑,他告訴人們:此地便是王祥“風雨守李處”……
王覽和王祥不是一個媽媽,卻非常愛護自己的哥哥。據說每次朱氏虐待王祥,王覽便“與俱”,讓朱氏狠不起來。長大之後王覽更是多次勸諫母親,為了防止母親把王祥毒死,每次飯前他都要先嚐一遍。
這哥倆的故事有些確實離奇,不能不排除被後人偶像化的可能。但是兩人的孝友卻還是可信的,這一方面從時人對他們的評價可以看出,也可以從當時的社會風氣推斷。東漢尚名教,忠義孝信既是朝廷選拔人才的衡量標準,也是當時人的行為信條。德操人品在當時為人所重,王氏兄弟的孝友仁愛,本就是很平常的事情了。東漢“偽名士”很多,而且很多都被戳穿,王祥哥倆的好名聲卻伴隨他們始終,看來他們應該不是裝的了。
不過,從兄弟倆的行為中,我們卻可以看到這個家族得以興旺的一個深層原因:王氏家族在以後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多數情況下都能夠互相影響互相提攜甚至互相庇陰,並且堅持家風家學教育,使得王家能夠世代繁盛不衰,盛名播於江左。
兄弟倆的孝悌給他們帶來了好名聲,也給他們搭起了步入仕途的階梯。漢魏時期從徵辟制到九品中正的人才選拔制度,從月旦到清議,高尚的操守還是為人所重的。因此,當王家因避戰亂來到廬江之後,便“屢受徵辟”。終於,在虐待了王祥半輩子的後母死後,王祥應徐州刺史呂虔之邀,作了已經篡漢的魏朝的別駕。從此,琅琊王氏家族開始步入中國政治舞臺。
琅琊王氏家族據說是漢代諫議大夫王吉的後代。王祥的祖父王仁還作過青州刺史,可是王祥、王覽的父親王融卻“公府闢不就”,不肯做官。這個平民老頭也許不知道,在他身後,他的後代們將在中國統治層的金字塔尖活躍數百年。
王祥僅比諸葛亮小三歲。在他出任別駕的時候已經是個老者了。不過他的政績不錯,呂虔又非常信任這個孝子。他擊滅匪盜,大行政事,不長的時間內就把州中智力的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當時有歌謠說:“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此後,王祥的官越做越順,最後直到封萬戶亭侯,位列九卿。太學以之為“三老”,他南面几杖,教誨天子,位極榮寵,成為一個資深老官僚。
王祥在朝廷作大官的時候,正是司馬氏橫行的年代。甘露五年,曹髦被司馬氏兄弟殺死。這時,朝廷中人人自危,王祥卻抱著小皇帝的屍體大哭,並高喊:“老臣無狀。”這個行為一方面表示了他對舊主的忠心,使其他人“面有愧色”。另一方面,這“老臣無狀”的自責又把錯誤都推到了高貴鄉公身上,替司馬兄弟的醜行進行了開脫。聰明絕頂的司馬兄弟怎能不領情?於是,孝友忠義並且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老王祥不但沒有受到牽連,反而升為三公。
鹹熙二年,也就是晉取代魏的前一年,司馬昭被封為晉王,同為三公的何曾、顧顗(音蟻)和王祥前去慶賀。前兩者都是晉公的心腹,事前和王祥商量是不是要跪拜。王祥危言道:“相國誠為尊貴,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階而已,班例大同,安有天子三司而輒拜人者!損魏朝之望,虧晉王之德,君子愛人以禮,吾不為也。”拒絕向司馬昭跪拜,看起來象是很有骨梗之氣,其實這僅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三公在晉公面前下跪磕頭,確實容易讓司馬昭難堪,這麼做也算是替司馬氏考慮。司馬昭自然也對這件事情心知肚明。
入晉之後,王祥坦然迎納新朝。不過他年歲已高,又知道自己不是司馬家的心腹,便提出退休的要求。司馬炎在屢請之下最終用高調厚賞打發了這位老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