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中國沒有榜樣,垃圾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代詩人李益有一首不太出名的詩,名叫《百馬飲一泉》,詩是這樣的:
百馬飲一泉,一馬爭上游。
一馬噴成泥,百馬飲濁流。
上有滄浪客,對之空嘆息。
自顧纓上塵,裴回終日夕。
為問泉上翁,何時見沙石?
詩的前四句講了一個小故事,有100匹馬在泉邊喝水,有一匹馬偏要跑到上游或泉水源頭喝水,而且不是在岸邊,而是下到了水裡攪和。於是,在下游的其他馬只能喝渾濁的水。這樣的馬,用一個成語,就是〃害群之馬〃。〃害群之馬〃這個成語的出處是《莊子·徐無鬼》,意思是指危害集體的人。《百馬飲一泉》後六句有一個典故。〃滄浪〃是古代的河,《孟子·離婁篇》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童子在河邊唱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纓就是系帽子的帶子,這首歌的意思是說,水清可以洗洗帽帶子,水濁可以洗洗腳。孔子也用這首歌來教育他的學生。《百馬飲一泉》後六句的意思是說,一個外地人在泉邊嘆息,帽帶上都是灰塵,想洗乾淨卻不能,因為水都被〃害群之馬〃搞渾濁了。對於〃害群之馬〃,我們有時候只能無奈。馬是動物,沒有經過教化,憑著動物的本性做事,做出危害集體的事情,似乎很難改變。除非所有的馬都能接受教育,告訴它們一個基本規範,河水有上游、下游之分很正常,但是,喝水的時候,只要大家都站在岸邊,不要下到水裡,就都可以喝到乾淨的水。由此可以看到人與動物、禽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區別:人是有教化的,或者說,人是必須接受教化的。沒有教化、沒有教養的人,等同於禽獸。
人的本性與動物不同,人組成社會後,某些動物本能的表現形式有人的特點,比方說,他不再只是簡單直接地找吃的,搶吃的,而是在社會活動中追逐利益。追逐利益、自私自利是動物本性在人身上的直接表現。儒家的〃義利〃之分,就是要給人以教化。只追逐利益的人,叫做〃小人〃,與禽獸差不多。然而,中國傳統對於教化的重視,幾乎被破壞殆盡。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里,追逐利益的自然慾望總是存在的,之所以說它是人的本性,因為它不需要教,自然就會出現。一個正常的社會,不需要知識分子成天以鼓吹人性、鼓吹個人主義為己任,不需要在各種各樣的媒體上,連篇累牘地以財富英雄為榜樣,刺激人們個人慾望的無限膨脹。一個正常的社會,一定需要道德。道德的作用是將這些個人的自然慾望,引向合理的地方。這是中國傳統與西方宗教的巨大差別,西方宗教過度地禁錮人們的自然慾望,而中國傳統是合理地疏導人們的自然慾望。
西方文明由於遭受宗教長達千年的禁錮,才以物極必反的極端方式,把人性中自然慾望的解放當成不可動搖的絕對真理。張揚人性、個人主義至上,其實只在反對宗教的時候,有臨時性的作用。然而,由於西方宗教對人性的禁錮實在太長,為了反其道而行之,主張個人慾望充分合理的理論,如今已經以對等的方式,暢行了500年,並且似乎還要繼續下去。它對於中國社會的危害,甚至超過對西方社會自身的危害。為了強調個人慾望的合理性,這種理論以人性的〃真〃作為評判標準,自然慾望由於是〃真〃,因而被大大推崇。道德因為〃偽〃,因而被貶低。當中國社會出現了高尚道德,一些〃普世價值〃的傳教士,立即以〃真小人〃的姿態,把所有的道德都貼上〃偽君子〃的標籤。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民主是“術”,道德是“道”,道能治本(3)
道德教化有虛偽的成分的確不假,但是道德虛偽的存在並不是否定道德教化的理由。〃普世價值〃以〃真偽〃標準替代〃善惡〃標準,提倡以〃真小人〃為榮,以〃偽君子〃為恥,其理論來源就是盧梭主張的〃自然人〃。為了維護這一〃自然人〃的絕對權利,盧梭將所有人類文明的成果,都看成是對〃自然人〃的汙染,由此在今天的中國,建立了〃真小人〃拒絕道德教化的合理性。在西方文明的強勢作用下,隨聲附和的聲音從普通民眾散佈到理論界。*、自由之類的〃普世價值〃理論,因為反宗教而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社會原則:人一定是需要被教化的,道德教化的重要性,遠在*、自由之上。沒有道德教化,所有的人都是〃真小人〃,一群自私自利〃小人〃的*,只能是一個自私自利小人猖獗的社會。即便真實,也是一種令人厭惡的真實。
有一匹〃害群之馬〃,便將事情的鬧得很嚴重。而一味提倡張揚人性、主張按照人的自然天性享受自由的社會,已經變成〃一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