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開國大土改,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民教育運動中,晏陽初深感佔國家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受教育程度太低,於是決心搞鄉村建設。他選擇了河北定縣(今定州市)作為試驗區,帶領一批教授、學者、醫務人員進入農村,從認字開始幫助農民接觸現代文明。他們的努力使定縣成為當時聞名世界的鄉村建設實驗區。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定縣實驗才被迫中止。由於在鄉村建設中取得的成績,晏陽初於1943年在美國曾和愛因斯坦一起被選入“現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

第三章 孫中山地權思想和鄉村建設實驗(4)

晏陽初認為,鄉村建設的使命既不是“救濟鄉村”,也不是“辦模範村”,而是要立足於“民族再造”這一艱鉅而長期的使命。他說:“中國今日的生死問題,不是別的,是民族衰老,民族墮落,民族渙散,根本是人的問題,是構成中國的主人,害了幾千年積累而成的很複雜的病,而且病至垂危,有無起死回生的方藥問題。鄉村建設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起,所以說中國的鄉村建設運動,擔負著‘民族再造’的使命。”

如何完成“民族再造”的歷史使命呢?晏陽初認為,中國社會的症候是人民有“四大病”,即愚、窮、弱、私。他提出以“除文盲,做新民”為宗旨,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核心,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即以文藝教育攻愚,培養農民的知識力;以生計教育攻窮,培養農民的生產力;以衛生教育攻弱,培養農民的強健力;用公民教育攻私,培養農民的團結力。具備了這四種力,才可以算作“新民”,才可以達到“固本強國”的目的。

與四大教育相配合的是運用三大方式來具體落實四大教育。所謂三大方式,即學校式、社會式和家庭式,在《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定縣試驗工作報告》中,他寫道:“四大教育的實施方式,有學校式以教育青年為主要工作,因青年是國家今日建設之主力軍;同時又顧到教育兒童,因兒童系民族復興的後備隊。學校式之外有社會式及家庭式,其目的在使整個社會盡是教育的環境,以免一曝十寒之弊害。”

1929年,晏陽初帶領平教會一批志願者,在河北定縣開展各項平民教育活動及鄉村建設實驗,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及社會各方面的肯定。1932年國民政府第二次內政會議後,定縣又被河北省政府劃為縣政建設試驗縣。因定縣實驗在當時產生過較大的社會影響,被許多地區仿效學習,因此其經驗亦被稱為“定縣模式”。

晏陽初及平教會同仁在定縣鄉村建設中,十分重視社會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第一步是先調查每村的情況,包括的專案有每村位置、戶數、人數,村長副村長姓名、年齡、職業,可作平民學校的地點、耕地畝數、主要農作物、寺廟及宗教信仰人數等等,非常具體詳細。透過艱苦細緻的工作,最後摸清了全縣的基本情況。

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出了切合實際的鄉村建設方案。1930年7月晏陽初制定了一個定縣鄉村建設“十年計劃”方案,其實施的主要內容及方式貫穿了四大教育與三大方式。

文藝教育方面,在定縣實驗中主要致力於平民文學、藝術教育和農村戲劇。編輯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以及簡單易認的認字教材,並辦了《農民報》。建立廣播站,成立農民劇團等等。其中特別注重對農民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授。一次一批美國的專家驚訝地發現定縣的本土雞一年只能下68個蛋。晏陽初說:“中國的母雞已經下了三千年的蛋,它們大概是太累了。”後來晏陽初引進了美國的來杭雞,在與本地雞雜交後產生的新品種母雞一年可以下168個蛋。

生計教育方面,在定縣實驗中主要致力農民生計訓練,設立了生計巡迴訓練學校,培養“表證(即模範)農家”,起到示範帶動的作用。建立合作組織,至1935年冬,全縣成立合作社達130多個。推廣優良品種,棉花是定縣的主要經濟作物,因此主要在全縣推廣優良棉花種子。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孫中山地權思想和鄉村建設實驗(5)

衛生教育方面,主要致力於保健制度的建立,定縣的保健制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保健員,負責村單位的衛生保健工作;第二級是保健所,為區單位衛生機關,負責約3萬人口的區域;第三級是保健院,為全縣衛生之最高機關。

公民教育方面,主要致力於民族精神的培養。

以上四大教育的開展,多采取三大方式進行,即學校式教育,創辦初級平民學校、高階平民學校等。社會式教育,定縣成立了“社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