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26章 最雜的人心,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有一點想法,但是他先將問題給了荀攸和闞澤。

闞澤沉默了片刻,說道:依臣之所見,今之官吏問事,流於表面,既無實地核查,又無考較之策,故吏無所顧慮,多有僥倖之心。故而當行考課之法,以定製度,明宣於公堂,知會於鄉野,使吏明其責,使民知其制,上下皆皆自考核,以為黜陟。

闞澤進一步闡述,表示朝堂應該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負責各個地方的官吏考核,比如以州郡為劃分,負責監察州縣行政成效。同時進一步明確官吏任職的要求,以德義、清慎、公私、勤怠等等方面進行考量,一方面注重於官吏在任取得的政績,另外一方面也要考量官吏的品德操守。

並且將考核分為地方考核,也就是初考,可由地方長官,或是部門長官主持,主要考核當年功過,考核主事必須當眾宣佈考核結果,公評優劣,考績定級等等,然後考核結果報送朝堂。

朝堂也會進行復考,復考分為定考和不定考。定考就是三年一次,與上計相結合進行校考。不定考則是派人員深入地方,瞭解實際情況,核查地方上報是否屬實……

斐潛沉吟了片刻,微微點了點頭,但是並沒有說好還是不好,而是看向了荀攸。

荀攸捋著鬍鬚,似乎還在思索著什麼。

斐潛也沒有著急敦促,而是靜靜的等著。

過了片刻,荀攸朝著斐潛拱手為禮,然後說道:臣以為,主公當下,欲治於未病之時,當重於官吏為任之前。漢初,以孝廉為才,致使浮誇日盛,名不副實者眾,此等便是弊病之因也。如今主公行科考之法,乃除此因,弊自消弭。而如今西域之亂,乃地方之任所致,如孝廉之弊也,一無委,二無任,責未定,職未明,豈有不亂之理?故臣請主公,立吏法,置主事,掌封勳,考功過,核績效,於官吏任前,任中,任後給與評定,以勵優良,以懲庸劣。

荀攸則是表示在斐潛推動科考之後,從任名到任能之後,還需要加強對於官吏的控制,從前中後三個方面,加強對於官吏的管理力度。

官吏上任之前,應當調查其人品行,並做記錄以備檔待查。同時在上任前,其當地主官應面談,觀其言行舉止,同樣做相應記錄。如果官吏在任期間出現問題,那麼調查人和當地主官,則需要做出相應的檢查,並且根據犯事官吏的罪責大小承擔一定的責罰。

在官吏任中,以政績優異者為上,職務粗理者為中,臨事弛慢者為下,分別給與晉升、平調、罷免等處罰方式。這個和之前考核有些相似,但是荀攸提出最大的一點任中改變是並非所有的官吏都能擔任滿期,如果出現在任中考察出現重大問題的,應當即可罷免,由其副官暫時接任,其後績效記入其副官考核,在期滿之後,副官也同樣是面臨昇平免三等的結果。

最後,荀攸闡述表示,任後的官吏也同樣重要。任職地方的官吏,不能在任職之後拍屁股一走了之,要建立地方誌體系,也就是將任職官員在地方上做了什麼事情,取得了什麼成果或是後果都記錄下來。救人,要寫,殺人,也同樣要寫,畢竟功過由後人評定,前人也就不敢做得太過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要臉皮的。

至於小部分的人,那就直接懲戒就是。畢竟就像是斐潛之前所言,先注重於防範未然,但是免不了還是會生病。若是生病了,也就按照病情,吃藥動刀就是。

斐潛笑了笑,也點了點頭。

其實闞澤和荀攸提出的建議,也是帶有他們個人的色彩。

闞澤主要以考察為重,而荀攸則表示以任職為重,兩個人提出的方案,都是他們對於對於吏治思考,其建議的解決辦法,也都具備操作性。

斐潛聽完了兩人的建議,思索了一下,然後說道:正值秋獲上計之時,便先以上計核查之名,修訂吏治,先發公文,以參律院……對了,公達,參律院不是正巧失其主職麼?

荀攸幾乎是立刻明白了斐潛的意思,主公之意,便是假以參律之名,行吏治之考?

斐潛微笑著點了點頭,尚書檯以公文下發,令各地官吏陳述建議……責參律院祭酒,參律等,研討此事,制定律法,完善標準,擇其優良者,可假攝參律院正,以待期滿……

斐潛緩緩的說道:吏考,首當完備。如今可先以州郡為重,定其法章,明其標準,制其方法,使官吏知曉如何考,考何如,評等級,衡政行。考前準備,考中記錄,考後上報。

斐潛之前也有抓過一段時間時間的吏治問題,但是那個時間段大部分是立足於秋收秋賦上面的。考核的內容主要是稅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