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2章 交通運輸多思量,戰馬駑馬分培育,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其他方面的問題,卻是無法透過加大運輸人力去彌補的。
因為在運輸糧草過程中,會產生出三個嚴重問題。
第一,糧食處理問題。從糧倉裡直接取糧,可以直接吃。但是要運往前線,就必須進行處理,做成易儲存易運輸的成品。即便是斐潛有了更為先進的儲存手法和乾糧技術,也不敢保證說超過三個月之後的糧食狀態,黃麴黴和硝酸鹽等等在古代可沒有什麼針對性的藥物……
第二,如果沒有足夠的駑馬,就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運輸。如此一來,不光是在消耗原本存糧,而且還會影響下一年的生產。假設一萬人的軍隊在前線作戰,後方則需要發動數萬人的民夫給他們運糧。這數萬人只是在行路,不參與直接的戰鬥,也不進行任何生產。
這意味著,這些民夫不僅是要額外的進行消耗,同時其原本的產出也沒了。春秋戰國之時,那些曠日持久的戰爭證明了,即便是打到最後獲得了勝利,其國內也往往出現饑荒。
第三,運糧的距離越遠,被偷被搶的機率就越高,尤其是遇到像是曹操這樣就喜歡搞穀道……嗯,偷襲糧道的傢伙。不能光指望農夫遇到斷糧道的敵軍,還能拿骨頭棒子去抗罷?
越長的路,就需要越多的護糧隊,也就產生越多的額外消耗……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在物流上的相關問題,比如某地糧食多了,卻因為轉運的車隊騾馬不夠,然後導致運輸不到轉運倉庫之中,倉庫也同樣會有這樣的問題,明明倉庫有糧,沒有足夠的運力然後運不出去。就像是有引入一些物流概念的遊戲,稍微沒有規劃好物流,就會出現後方倉庫堆滿,前線啥都沒有的情況。
甚至還有可能在整個地區,甚至國家之中出現供應鏈的問題,出現初級原料堆滿,加工場地卻供應不上原料,農田左近爆倉的麥子,在城市之中卻沒有足夠食用的糧食……
糧食的問題有農業上的發展去提升,但是交通運輸方面呢?
水路的有船隻,陸路的就只有牲口,也就是馬匹。
這種方向性上面的問題,就需要斐潛來做最後的決定。
隨著控制疆域的擴大,斐潛其實早就已經在考慮交通相關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早就應該在大漢的初期,就需要進行研究了。
隨著華夏版圖的擴大,不管是資訊傳遞還是軍事控制,速度和時效產生了問題,自然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秦朝的舊六國崩壞就已經說明了這一點,而漢代劉邦的郡縣制只是妥協的產物,並不能算是最好的結果。
想要更大的版圖,就必須要有更好的交通。
這不是說等打下來之後,出現了嚴重問題才想得到的事項,亦或是即便是出現了問題,也依舊沒想著去改變。
運輸條件上的困難,古代是大量使用各種牲畜和工具來解決的。
可是這種解決方案,並不好,並且所有人都知道不好,可就是沒有想怎麼去解決問題,只想著怎麼去解決有問題的人……
比如西羌之亂的時候,漢靈帝出動十萬大軍,配置了超過一萬輛車輛用於運輸糧草,即便是如此,依舊是無法滿足前線需求,所以前線彈劾後方,後方舉報前線。
又比如在西漢之時在關中地區,人口迅速發展,使得長安三輔的糧食產量跟不上,以至於每年都需要從關東地區,用上萬艘船次運輸幾百萬石糧食補給關中。到了唐代,關中生態更加惡化,連皇帝都要經常跑到雒陽去就食,所以山東人埋怨關中整天要糧草索要無度,關中人罵山東不知好歹不明道理……
雖然說當下長安三輔的人口還沒有膨脹到巔峰時期的程度,但是斐潛不能不考慮這些問題,一方面要提升田畝畝產總量,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解決運輸的瓶頸。
當然,在這個星球上,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大漢選手在交通方面若是用舉步維艱來形容的話,那麼與漢代同期的羅馬選手,幾乎就是在爬行了。
漢代同期的羅馬,農業生產還沒有進入到輪作時代,還處於休閒制。也就是說,羅馬的一塊土地耕作一年後,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地力,這意味著羅馬需要幾倍的土地,才能從耕作上達到漢朝的土地耕作效率。
這還沒算羅馬農業工具和育種技術的落後,以及對土地肥力,氣候環境等方面認知的落後,同樣不包括在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制度上的落後。
而羅馬之外就更誇張了,很多文明都還是拋荒制呢!
也不是說在漢代當下沒有效率更高的運輸方式,也是有的,那就是水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