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不足之處,一代女嬌,飛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局是彈琴比賽。

王夫人彈的曲子正是現下大涼國盛行的‘詠樂曲’,這曲很普通,幾乎人人都會。即使是屈寧,也聽過下人彈湊過。但是,正因為此曲人人都會,所以,才顯示出了它的難度。這就像菜餚的做法一樣,越是平凡的菜餚,越考究做法,也越能顯出廚師的奇妙功夫,做出來的菜,其味道和鮮嫩、潤滑、爽口等等,又都達到了一種無法比喻的境界。這道理也正如彈琴一樣,能在平淡之中顯出琴音的奇妙和動聽感人,才說得上是大宗師的琴藝水準。

王夫人一曲‘詠樂曲’彈湊得神乎其神,琴音緩緩響起之時,便如一池細細泉水,涓涓不停地為眾人訴說著世間最美好,而又最溫馨動人的情感故事。輕揚的旋律,歡快的琴音愈揚愈高,也愈揚愈輕快,快而安甜,讓人仿若置身於大自然的清新幽蘭環境中,一種安詳、幸福、恬靜、悠然的舒適感便自然而然地生出……

一曲終了之時,所有人都仍舊沉醉在琴音當中,久久不能自拔。屈寧也是這樣,直到王爺一聲咳嗽,才喚醒她的神志,知道該是她彈湊的時候了。

屈寧選擇了一把普通的瑤琴彈湊【高山流水】。

這所曲子,屈寧窮盡了一生的功夫去彈湊,雖然談不上大宗師的水準,但也是上了級別的。於是,清澈的琴音,活潑的節奏,便如淙淙錚錚的河水,從幽間的高山上、寒流之中,清清涼涼地從高處傾洩而下,再慢慢地細流……

一曲終了之時,所有人都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好,好,彈得好!”皇上一邊鼓掌一邊喝彩,他滿臉笑意,滿目含著欣賞及一股複雜的情緒看著屈寧稱讚道,“此曲真乃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楊小夫人一曲‘高山流水’真是讓人聽得留連往返,回味無窮。今天,楊小夫人既然連贏三局,那麼……”

“皇上!”王爺一聲不輕不重的輕喊,很有力度地打斷了皇上要宣佈屈寧連贏三局的話,只見王爺拱著雙手,微微彎著腰,看著皇上說道:“皇上,這第三局彈琴比賽應是王夫人為贏。”

“哦?”皇上的語氣略為詫異,臉上露出了和眾人一樣的不解神色,他不解地看著王爺,“此話怎講?”

“回皇上,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這些不懂琴瑟音律之人,聽了臣的小夫人彈湊的曲子,一定會以為她彈得出神入化,精湛無比。但是,臣恰恰是略懂‘高山流水’之曲之人。所以,臣聽聞之後,雖覺得小夫人的曲子彈得很好,卻有多處不足。”王爺說著停了下來,深黑誠然的目光轉向屈寧,讓屈寧感覺到他的目光是那麼灼灼至誠,沒有一份想要僥倖或者欺瞞眾人的意思。

屈寧忍不住在心裡佩服及敬重王爺為人坦誠,這要是換作別的男人,斷然不會打斷皇上嘉獎的話,也不會為眾人解釋屈寧彈湊得其實並不好。

“有何不足之處?還請楊愛卿言明。”皇上略一微笑,並往屈寧看了一眼,眼含同情及無奈,想是他一心想要宣佈屈寧乃為三局贏家,不料想半路卻殺出一個程咬金,因此,他甚感無奈。

王爺也往屈寧看了一眼,唇角一勾,笑容雖有些淡然,卻含著一股坦然正氣。他的眼神更是光明磊落,沒有半點的虛偽,他完全不會因為自己的一翻話覺得對不起屈寧,只聽他詳細地為眾人解釋道:“【高山流水】之曲乃春秋戰國時楚國人伯牙所湊,他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因此被人尊為“琴仙”。他彈湊的【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亦比喻樂曲高妙,本屬於一氣呵成的高妙樂曲。但是小夫人所湊出來的卻異於曲子的真諦,竟然把此曲硬生生地分成了【高山】和【流水】兩部分。這是違其道而行,大違創作人的本意。這是其一不足!

其二不足之處,乃小夫人選用了不當的瑤琴:

當年伯牙彈湊此曲之時,用的瑤琴乃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由於上段聲音太清,而下段聲音太濁,所以只取中段,中段音質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取中段之後再把此木段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而做。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再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絃琴。要彈湊【高山流水】之曲,必須用此文武七絃琴才能彈湊出曲中的高妙之處。小夫人隨便選用了一把瑤琴彈湊如此高妙的樂曲,怎能彈出此曲的高妙之處?

其三不足之處在於小夫人彈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