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兩地詩》的終結篇,秋之戀,三家分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教師。朋友方面,就是賈茂一家和白禮,蔣慧身體不好,來不了。還有女兒女婿的幾個朋友。兩個女兒沒讓張桂英來,怕她年紀大了,過度悲傷出現問題,託鄰居在家陪著她。加上家屬,也就30來人。女兒女婿和校領導商量,不用搞什麼儀式,大家站成兩排,鞠三個躬,圍著遺體走一圈,瞻仰瞻仰遺容就行了。
可過了一會,陸續有人進到林英章的停柩間,有男有女,有年輕的,也有年紀比較大的,甚至有的頭髮已經花白。進來之後,都對著林英章的靈柩深深一躬,說道:
“老師,安好!”
“老師,走好!”
“老師,學生給您送行來了!”
有一個年輕的竟然跪在棺前,趴在地上對著林英章的遺像磕了幾個響頭。有幾個女的在靈柩前甚至泣不成聲。
原來老杜前天聯絡到林英章教過的幾個學生,經過昨天一天的串聯,沒有升學在本市就業的,考上大學回到本市工作的,知道訊息後都來向老師告別。此情此景,賈茂無限感慨,作為一個普通教師,教出了這麼多知道感恩的學生,如果林英章有在天之靈,也應該感到欣慰了。
接著出現的一個幕更讓賈茂感嘆不已。來拜祭的學生還在陸續的進進出出,從人群中擠進來一個女子,穿著一身黑色衣服,中上等個,微胖,頭髮花白,看年紀不像學生,賈茂開始沒看清是誰。她到了靈柩前,一下子坐在了地上,痛哭起來,一邊用手捶地一邊訴說道:
“林哥啊,我來晚了……你怎麼不等等我,讓我見你最後一面……”
林英章的兩個女兒林濤和林海立刻過去向來人行了個禮,並把她攙扶起來。林濤道:
“我爸已經走了,就請劉姨節哀吧。”
賈茂這才看清楚,這個女的正是林英章單位的同事、紅顏知己劉玉敏。不用說又是老杜通知她的,從長春匆忙趕回來參加葬禮。
劉玉敏埋怨林濤、林海道:“看你們兩個孩子,你爸得了這麼重的病也不告訴我一聲。起碼我回來還能幫助你媽照顧照顧。”
林濤解釋道:“我爸病得挺突然,走的也挺突然。親戚朋友誰也沒告訴。”並把劉玉敏扶到旁邊的沙發上休息。
來的人越來越多,小小的停柩間已經擠不下,先來的只好退到外面,讓後來的進來。快到9點,已經來了一百多人。林英章的女婿馬上去把最大的弔唁廳租下來,告別儀式改在那裡進行。並讓二女兒林海簡單寫個林英章的簡歷,交給大作家白禮,讓他再潤色潤色,寫個簡短的悼詞,交給殯儀館的主持人。並通知原來定好的飯店,由原來的3桌再加10桌,並備用2桌。
告別儀式9點正式開始,雖然沒有企業老闆那家隆重,也還十分可觀。賈茂夫妻和劉玉敏一直陪著林濤、林海等幾個家屬。當遺體要推進火化間的一剎那,林英章的二女兒林海輕輕撫摸著他爸爸的臉說:“爸爸,別怕!”賈茂的眼淚又嘩嘩流下來了。
兩個女兒在龍泉公墓給他爸爸買了塊墓地。原來只有女婿有輛公安局的小車,林機中學借了輛大客,但學生有不少有車的,沒車的也想辦法擠在別人的車裡去送行。送行的車輛也排成長長的一隊。
龍泉公墓建在離城三十公里左右的一個山坡上,山下是一座水庫。正是嚴冬季節,山上的松樹樹冠上覆蓋著一層白雪,顯出一種凝重深邃的綠。山下的水庫冰封雪裹,積雪泛著肅穆而純潔的白。如果是在夏季,山上是樹木蔥蘢,山下水波粼粼,該是很富有詩意。林英章生前喜歡生活在詩的情趣裡,死後長眠在詩意的環境中,也算得其所哉。
送葬回來,賈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到人生說容易也容易,閉上眼睛就是一宿,睜開眼睛就是一天,不知不覺就過了青年,過了中年,來到了老年。想起他剛結婚的時候,四友團幾個老朋友喝酒談天,一個個雄心勃勃,決心走好後面的人生旅程,大有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之慨。曾幾何時,有人遠離喧囂,靜心養老,有人告別塵世,已經作古。人生也並不容易,一生要經萬千風雨,感受數十度嚴寒。縱觀林英章一生就很不容易,可以說是多災多難。考入大學就遇到了高血壓無法入學的波折,不到40歲得了癌症,50出頭又得了腦梗,但他活得很堅強。同屆同學,有的做到正處、副廳級,有的成為學者、教授,他卻還廝守在普通的一所企業中學,最高的職級是沒有任何級別的教研組組長。但他活得很樂觀,很滋潤。家裡有個不會生活的妻子,卻能遇到兩個紅顏知己;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精神生活卻極其富有。他愛書,喜歡寫詩作文,在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