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兩地詩》的終結篇,秋之戀,三家分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書和寫作中愉悅身心,尋找樂趣。
作為林英章的老同學、最好的朋友,賈茂決心為他做點事。可是做什麼呢?兩個女兒都已成人,而且都很有出息。嫂子張桂英自有子女照顧。他突然想起林英章近些年和鴨城的宋玉梅寫詩酬答,互通情愫,應該有不少佳作。可以仿照魯迅的《兩地書》,自費出本《兩地詩》留作紀念,也很有意義。但早期宋玉梅的來信不少讓張桂英燒了,後來的信件不知藏在什麼地方,另外不知道林英章自己給宋玉梅寫的詩留沒留底稿。於是他給林英章的二女兒林海打個電話,問她知不知道他爸爸和宋玉梅互相詩歌酬答這件事。
林海道:“當然知道!那時我已經十多歲了,我媽還和我爸大鬧了好幾次呢。”
賈茂問道:“你知道那些信件都在什麼地方嗎?”
林海道:“聽說讓我媽燒了一部分。昨天杜叔轉給我一些信件,說是我爸託他保管的。不過都是鴨城那個宋姨寫的,有些詩寫得還真不錯。”
賈茂說想給他爸出一本詩集,以他和宋玉梅酬答詩為主。費用不是太多,申請個書號2萬元左右,主要贈送親友學生,不用印太多,排版印刷幾千元就夠了。作為老同學,他可以負責編輯,書號他可以聯絡,費用他也可以出。
林海聽後十分高興,說道:“賈叔,你真和我想到一塊去了。我就曾想給爸爸出本書留做紀念。可找到一些爸爸早年寫的詩文,都是應景的,沒多大價值。沒想到你竟想到了兩個詩歌愛好者的酬答,男女之間的純潔友誼,更有情趣。太好了,賈叔,編輯、出版就全託付給你了。但費用不能讓你出,那是我們子女的義務。我和姐姐商量商量,我倆一人出一半。”
賈茂提出一個問題:“光有宋玉梅的詩還不行,主要還是你爸爸寫給宋玉梅的詩,不能出《一地詩》呀。”
林海道:“哪天我回家翻翻我爸爸的書櫃,看能不能找到底稿。宋姨的信裡好像有她的電話號碼。我們小字輩的不好提他們兩個人的事,我把電話號給你,你可以問問,看他保沒保留我爸爸的信。”
當天林海就把宋玉梅的電話號用簡訊發給了賈茂。賈茂立刻撥了過去,但撥了幾次,沒有人接,心涼了半截。聯絡不到宋玉梅,這件事只能告吹了。可是三天後,卻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個女的,開口就問:
“您是哪一位?”
賈茂告訴她是M市教師進修學院的賈茂,林英章的同學。對方聽了十分驚喜,說道:
“我是鴨城的宋玉梅,林英章的詩友。咱們認識的,在M市見過面。兒子給我新買個手機,號也換了,方才收拾桌子,發現舊手機有幾個未接電話,原來是你打來的。有事嗎?”
賈茂道:“告訴你個不幸的訊息,林英章去世了。”
對方沉默了好長時間,才回道:“什麼病?還是腦梗嗎?一個月前我還接到他的一首詩,字寫得歪歪扭扭,但意境很好,誰知竟然成了絕唱。”
賈茂簡單說了說林英章得病去世和喪葬的基本情況,並提出要把她倆這些年唱酬的詩作編輯出版,以作紀念。問她林英章寄去的詩是否還都保留著。宋玉敏聽後又沉默了良久,然後說道:
“這倒是件好事。可是英章的詩寫得很好,寄來的每封信我都當作重要的文獻珍藏,一封不少。可我寫的那些玩意能拿得出手嗎?”
賈茂告訴她,不是找出版社出版發行,自費申請書號印刷,只贈送親朋好友。並告訴她費用由林英章的兩個孩子分擔。宋玉梅立刻說道:
“不行,費用我來出。我們鴨城太小,找不到出版單位,你那邊負責書號和編輯印刷就行了。”
賈茂道:“費用孩子要拿,是孩子的一片孝心,就讓她們拿吧。”
宋玉梅問道:“需要我做什麼呢?”
賈茂道:“你就負責把林英章的所有詩作,包括你的詩,註明寫作的時間,如有需要說明的情況簡單做個小注。你是學中文的,明白的。然後找個打字社打出來,把電子稿發給我。如果你沒郵箱,就讓孩子給你發。”
宋玉梅爽快地答應。賈茂當即把郵箱地址發到她的手機上。事情進展得很快,一個星期後,賈茂就收到了宋玉梅的郵件。林英章的詩加上宋玉梅的詩一共300多首,賈茂經過精挑細選,兩人的詩各選了100首,一共200首,對一些有瑕疵的地方稍加修改潤色,並寫了一篇簡短的的序言——
《兩地詩》序
好友林英章,祖籍山東省,生前為M市某中學名師。稟性隨和,才華出眾,能詩善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