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凡·高住院時,希恩生下一個瘦弱且有黃疸病的男嬰。在她坐月子期間,有位醫生說她幾年內就可以恢復健康,但前提是要有穩定簡單的生活;與她一起生活的這個男人,可以託付終生嗎?她對醫生說,現在這個男人值得信任。凡·高寫信告訴西奧,他和希恩在一起很自在;他們發展出互相需求的情感。西奧前去拜訪,看到的確實像個家庭,有個男孩還在搖籃裡。
凡·高出院不久又住院,在再次住院的前一晚,他寫信給西奧說他對希恩的感情:
這是一種內心深刻的感受,必須認真對待,她跟我都有一段陰鬱的過去,當然會在內心形成陰影,我已經寫信說過了──就像是有邪惡的東西威脅,我們必須終生不斷奮戰……女人戀愛時,就會改變;沒有人關心她,她就失去靈魂……女人要的,就是永遠跟著一個男人……所以她現在和去年冬天相比,簡直是脫胎換骨的另一個人,眼睛看起來不一樣;她的眼神平靜祥和,臉上洋溢著幸福。'20'
如果有人要拆散他們,他們就一起離開這個國家。“沒有錢身體又不好,雖然難以生存,但我們寧死也不願分開……我不會離開希恩;沒有她,我就一文不名,我的工作與一切也就毀了,……希恩愛我,我也愛希恩,……她和我之間有愛情,有互相信任的承諾……現在我已經復原,身心都在康復中,希恩也是,如果我們被迫分開,可能會要我們的命。”凡·高和希恩都對健康抱有希望:“康復的感覺讓她感到激動,想到回去工作以及全神貫注於工作,就讓我覺得興奮……我渴望她與我能完全康復,渴望平靜祥和,特別渴望你的一點同情。”'21'
希恩辛苦生下兒子之後非常虛弱。凡·高寫信告訴西奧:“我發現她看起來好像枯萎了一樣,真的,就像樹木被又冷又幹的疾風吹襲,嫩芽都乾枯了;這小男孩看起來也像枯萎了一樣……我很明確地向她保證,絕對不會離開她──不過,我所能做的實在有限,只能給她口頭保證。儘管如此,她內心還是懷疑不安──但是隻要我再三保證,很快她就疑慮盡消。”'22'他又說:“我不希望她又墮入我發現她時的悲慘狀況,我將她從貧病交迫中救回來。這是我做的事情,我必須繼續做下去。我不要讓她再度覺得被拋棄和孤寂。”'23'
但是可憐的希恩對於凡·高的承諾不放心,並非沒有道理。1883年9月11日,凡·高前往德倫特(Drenthe)的沼澤地,結束他在海牙的時期,總共在此創作300多幅素描、水彩、版畫和油畫。希恩和兩個小孩到車站跟他揮手道別,他只回來看過她一次,而且是回來拿他的東西。凡·高很怕希恩回去當妓女,但是她沒有,而是當洗衣工。由於無法養活小孩,她只好將小孩交給家人撫養。1901年,她嫁給鹿特丹一位男士,三年後跳水自殺,正如她經常威脅的。
雖然凡·高說希恩很可憐,希望跟她結婚,並且說沒有她,自己就一文不名,但傳記作家對於希恩卻很奇怪地刻薄,總是說她邋遢、沒教養、詭計多端、悲哀、醜陋、鄙視、未老先衰、酗酒。大衛·斯威特曼(David Sweetman)在所寫的凡·高傳裡說得很中肯:“她曾經墮落,凡·高願意拯救她,但是如同畫她抽菸的那張畫所顯示,她的個性只顧自己,對他人漠不關心,讓人不禁認為她是那種自甘墮落的女人。”'24'雖然希恩的醫生和凡·高都很確定,阻街的生涯將會害死她,斯威特曼談到“因為賣淫容易討生活”。素描《憂傷》畫的就是希恩,是凡·高最喜愛的一張,也是以辛苦可憐女人為主題一系列素描的第一張。有位傳記作家說,這是藝術史上最醜陋、最無法令人感動的女人。
在德倫特住了兩個月之後,凡·高搬回去和父母同住,憂鬱陰沉的《吃馬鈴薯的人》就是這時候畫的。然後他搬到安特衛普(他在這裡看卡芬涅爾醫生)住了幾個月,在碼頭畫水手和妓女,再搬到巴黎住了兩年。他先是投靠西奧,造成兩人關係緊張;西奧後來說,他自己的病使得他無法忍受哥哥。凡·高學習印象派繪畫,並且認識莫奈、雷諾阿、德加、修拉、羅特列克和高更等畫家,其中高更成為他的好友。1888年2月,凡·高聽從羅特列克的建議,搬到南方的阿爾(Arles)。羅特列克鼓勵他到南方追求豐富的色彩,還介紹他服用苦艾酒。凡·高邀請高更一起住在他的黃色小屋,兩位畫家一起煮飯、畫圖,並且“詳細討論德拉克洛瓦和倫勃朗等人。我們的討論非常激烈,有時我們討論之後,腦袋好像用過的電池一樣空虛”。'25'但是,1888年12月23日,凡·高以剃刀攻擊高更,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