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蘇珊·桑塔格傳,塵小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比例很高。”企圖自殺的現象也時有所見,所有的大學校園——即使是大城市的——似乎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這會讓用功的青年學生感到緊張不安,但是芝加哥著名社會學家大衛·里斯曼卻對“芝加哥大學的小世界裡學術事務所擁有的霸權”表示感謝。

邁向更美好的生活(2)

里斯曼的話講出了芝加哥大學對桑塔格所意味的東西。她希望擁有一個思想佔據首要地位的世界。她小小年紀就不得不在那些思想中掙扎,這沒有讓她感到害怕,相反,這一挑戰激發出她滿腔的熱情。她坦率地承認,現代文庫中那些巨匠她並未都讀懂,但是,成為思想巨人的想法卻給她以動力。小世界的想法——許多學生視之為導致自閉症的原因——吸引住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曾給自己挖過洞,希望有一方完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為了讓米爾德麗德高興,蘇珊同意一九四九年春季學期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到秋季再申請芝加哥大學。米爾德麗德希望伯克利校園會使女兒對芝加哥*而危險的世界不再痴迷,因為當時伯克利校園有著“晶瑩的花崗岩和大理石光輝”的景觀。

米爾德麗德沒有搞錯物件,伯克利的確值得她信賴。美國教育委員會一九三七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伯克利分校擁有二十一個名系,僅次於哈佛,哈佛多出兩個。全美雜誌的調查表明,伯克利排在頭五名。桑塔格很喜歡這所大學。她師從像馬克·肖勒這樣的一流評論家,並旁聽研究生課程。但接下來芝加哥大學也錄取了她,她心想:“上芝加哥大學甚至會更好。”

一九四九年春的一天,當時還只是個在一家書店打工的伯克利分校低年級學生的哈麗雅特·索姆斯看到絕色美女蘇珊·桑塔格走進書店。書店的男工作人員,包括詩人羅伯特·鄧肯,都是同性戀。他們瞧瞧靚麗的蘇珊,然後看看哈麗雅特,對她說:“去騷擾她一下。”哈麗雅特朝蘇珊走過去,拿起一本《夜林》(Nightwood)問道:“看過這個嗎?”這是女同性戀尋找獵物搭訕的經典開場白,當年,哈麗雅特在北卡羅萊納黑山學院讀書時有人就是這樣對她的。

蘇珊當然看過,而且,她還想象自己是巴黎雙性戀世界的一份子;朱娜·巴恩斯後來透過刻畫令人捉摸不定的羅賓·沃特來描寫這個世界,非常有名;男男女女都愛羅賓,但又都覺得他深不可測。該小說的敘述者能妙語說性事,是風格鑑賞家。有著坎普之風的奧康納醫生也是如此,他總能就一系列給人以深刻印象的話題丟擲頗有吸引力的見地,如關於女同性戀關係,他評論說:“女人愛女人,究竟是怎樣的對劇痛和母性的瘋狂激情使人產生這種念頭的?”

《夜林》已贏得如此忠實的讀者,給文學新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箇中原因肯定是其堅持認為“人一旦創造了自己的生命,那麼,它就是他自身所特有的。”這本書是那個年代女性讀者可以觀察女性被迫尋找自我的少數幾部敘事作品之一。對於年輕人而言,這本小說不啻具有一種解放的作用,因為它破除了那些所謂明晰的分類和嚴格的區別等理論。奧康納博士慷慨陳詞:“我是上帝忘卻的他者女人!”《夜林》是一本好書,完全是因為它的論述非常全面。

哈麗雅特在哪裡出現都是發號施令、咄咄逼人的角色。對男友愛德華·菲爾德來講,她“和勇敢王子長得一模一樣,男孩氣的端正的五官,褐色的披肩直髮,留著劉海。”她六英尺高,走起路來是大步流星,信心十足,根本沒有某些女性試圖滿足世人要求她們的低調而弄得含胸拱背曲肩。哈麗雅特欣賞“自己長相的戲劇性”。與蘇珊一樣的是,她知道自己長得具有戲劇性,引人注目;與蘇珊不一樣的是,她身上沒有任何怯生生的成分。“她說話的聲音也具有一種豐富而令人興奮的質感,一開口,就溢滿每個屋子。”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邁向更美好的生活(3)

如果說賈梅克·海沃特記憶中的蘇珊是清心寡慾的,那麼,哈麗雅特記得的則是一個孤獨、脆弱、感性的蘇珊。她的才思立即給哈麗雅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蘇珊還是個“孩子,小孩子”。她聰明,卻沒有安全感。和哈麗雅特,以及別的大多比她年長的朋友看完一部電影,她會剋制自己,先聽聽別人有何評價。在所有的智性談話中,她都能講出有份量的觀點,但她竭力要做大人,反倒不時暴露出一份緊張。她年紀小,但也勇敢。

蘇珊和藹可親,包容大度,但是,儘管這樣的討喜觸動了哈麗雅特,讓她非常喜歡蘇珊,但是蘇珊的遲疑不決又讓她惱火。如果說哈麗雅特對蘇珊十分嚴厲,那麼,別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豪門老公又給我打錢了

桃花引

保衛媳婦

絢爛冬季

大雜院換夫養娃日常[七零]

金彩

孤獨搖滾:吉他英雄

人間不曾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