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巔峰·馬斯洛賦予偉大公司的魔力,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感、思考、行動等。”其實,馬斯洛希望瞭解精神科學能否被轉化為管理藝術。
在營造一個比較富有生產力和開明的工作場所上,NLS的老闆安德魯·凱非常依賴於馬斯洛1954年出版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他認為根據馬斯洛的理論,如果僱員親眼目睹他們的勞動成果,他們更深層次的社交和尊重需求就得到了滿足。凱注意到生產線最後一道工序的工人擁有比較高的生產力,在這裡,裝配工作結束了,帶給人一種成就感。凱把生產線拆成幾個實行自我管理的生產小組,提供期權,並設定了一個被稱為“創新副總裁”的職位。他甚至允許這些小組為屬於自己的工作間選擇裝飾風格—在“組織人”的時代,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做法,而第一批網路公司是在30多年後才出現的。
馬斯洛對NLS如何運用有關人類動機的基本理論和在工作場所裡應用這些理論非常感興趣。接著他於1965年出版了一本涉及企業經營的書,書名是《優心管理》(Eupsychian Management),但是就像他的許多觀點都具有超前性一樣,這個難以理解的書名讓他的努力註定付之東流(在第一次印刷時,這本書的銷量只有3 000本)。馬斯洛對企業經營的興趣沒有減弱,作為駐薩伽食品公司(Saga,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市沙丘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的右側)的學者,他生命中的最後時光是在那裡度過的(幾十年後,這條街成為世界主要風險投資公司的首選地址)。我真希望亞伯拉罕·馬斯洛能活到某一年(他於1970年逝世,享年62歲),這樣我就可能有機會見到他—在他逝世後8年,我作為斯坦福大學水球隊的一年級新生,經常沿著沙丘路
跑步。
雖然馬斯洛在工作場所裡的影響在幾十年後才得到廣泛的認可,但是安德魯·凱之後的許多企業經營先驅,都受到他的理論的影響。科赫工業公司(Koch Industries)的查爾斯·科赫(Charles Koch)獲准為他的高管們再版被人們遺忘了很長時間的《優心管理》,而當時,他們創立的公司是這個國家第二大私營企業。80和90年代,李·歐萊擔任哈雷戴維森公司總裁顧問,當時這個公司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歐萊與馬斯洛曾是同學,都是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生,他認為要復興哈雷公司,關鍵是促使僱員的內在動機與公司的需要和重點保持一致。哈雷公司的重建及其與顧客一起創造一個偶像級摩托車品牌的獨特方式,可部分地追溯到馬斯洛的理論。從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到蘋果公司,再到男人倉庫(Men誷 Warehouse),不同公司的高管們也認為他們是在馬斯洛的影響和幫助下逐漸掌握經營企業的基本要領的。
馬斯洛的思想引起了許多企業領導者的共鳴。在本質上,他說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質的差別,即沒有生病與感覺健康或真正充滿活力之分。這個觀點可以被用在公司上,其中大多數公司屬於中間派,即雖然沒有生病,但不是真正地充滿活力。
第1章 企業心理學(5)
根據他的需求層次理論,如果一個公司想要升到金字塔的健康層,解決的辦法不是僅僅減少負面影響或過度全神貫注地應付基本需求,而是要關注具有遠大抱負的需求。對於某些人來說,這個觀點有點褻瀆神明。心理學與企業經營的趨勢始終是關注缺陷。心理學家和企業經營顧問搜尋漏洞,然後努力修補漏洞。然而,“修修補補”不一定會讓他們有機會發生改變,以更加理想的狀態存在或發揮生產力。
重視馬斯洛
人們似乎本能地認為企業的蛻變與個人的蛻變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在這個越來越多的人發生深刻的個人變化、爭取自我實現的時代,這也毫無意外地吹響了引導許多公司發生變革的號角。僱員在尋找價值,顧客在追求蛻變的體驗,投資者希望他們的投資產生不同的效果。我們常常忘記,特別是在今天的高科技領域,一個公司是一群人的集合體。正如我的朋友德博拉·斯蒂芬斯在《馬斯洛論管理》(這本書使《優心管理》重新煥發活力)中寫道:“在今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科技創新中,企業領導者有時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勞動在本質上是人們付出的根本性努力。”
作為在標誌性的泛美金字塔大廈的陰影下開公司的人,我這樣地迷戀金字塔是理所當然的。在殘酷的旅遊經濟要求我重新思考我的事業時,馬斯洛式的金字塔讓我有了方向感。在我經商的頭15年裡,我發現我所掌握的組織哲學有助於幸福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