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龍床:大明王朝六位皇帝,北方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紐帶,可一旦到了“有福同享”的階段,它馬上就變成對絕對權威的巨大威脅,勢必引發血流成河的清洗。就這一層而言,倒是一開始主從關係就很明確的曹操、李淵或趙匡胤集團,來得比較簡單,也比較相安無事。

帝權本質是家族統治,是一個家族統治天下所有家族。它對權力的認識,不基於公信,而基於血液。血管裡流著同樣的血,才可分享權力。所以,“異姓王”必為劉邦所滅,徐達等勢不見容於朱元璋,不管他們共同經歷了怎樣的患難,又曾如何以兄弟相稱。血液質地決定一切,就像治療白血病的血清,倘非來自直系親屬,必然排異。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偽君子朱棣(3)

解決之道仍是血。一是讓別人的血流盡,殺光可能威脅家族統治的人。二是盡力將權力握在自家血親之人的手裡。

然而,想真正解決問題,並不容易。帝權不會放棄其“家天下”的訴求,但妥善穩當的辦法在哪裡卻不知道。秦漢以來,歷代王朝始終在建藩 *9蛐 削藩、實封 *9蛐 虛封之間搖擺不定。分封諸王的目的,是倚為屏障,使帝室不孤。但這目的,卻建於一個幼稚的前提之下,即諸王永無個人野心。為防這一層,又引出實封還是虛封的分歧。所謂實封,指親王有領地,甚至有軍隊,實實在在擁有一個小王國;虛封卻只予名號、俸級、莊園,享有地位而不享有實權。建藩 *9蛐 削藩、實封 *9蛐 虛封這兩個爭論,貫穿各朝,一直迴避不了,也一直未有定論。它們各自的利弊,一樣彰著,都表現得很充分。典型如魏晉之間。魏以西漢為鑑。西漢初年實行建藩和實封,劉邦一面消滅異姓王,一面封其子肥為齊王、長為淮南王、建為燕王、如意為趙王、恢為梁王、恆為代王、友為淮陽王,以及其弟劉交為楚王、侄劉濞為吳王,這些王國基本獨立,朝廷只派任王傅、丞相二官,其他軍政大權都在國王自己的掌握中。景帝時終於發生七國叛亂,幸虧得以敉平,隨後改定王國制度,使其分土不治民。魏繼漢立國,對兩漢一些前車之鑑印象深刻,一是堅決杜絕宦官外戚干政(東漢的主要問題),二是要防止藩王割據,這樣,確定以士族(官僚)為核心的政治。但正所謂水裡的葫蘆,摁下這個,又浮起那個———魏確實不曾在藩王、宦官、外戚問題上吃苦頭,卻養大了一個官僚家族,此即司馬氏。從司馬懿起,然後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家一直把持朝政,連皇帝廢立也是他們做主,到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終於逼迫曹家以禪讓方式交出政權,建立晉朝。搖身一變成為晉武帝的司馬炎,自認為把曹家滅亡的原因搞清楚了,那就是魏國“禁錮諸王,帝室孤立”,致使皇帝輕易被人操縱直到把江山拱手相讓。他既形成此種認識,便一反漢景帝以來虛封王侯的政策,他於公元265年,大封皇族二十七人為國王,且不久即令諸王之國,每王有民五千戶至二萬戶不等,有軍隊千五百人至五千人不等,由此種下禍根。結果不到四十年,爆發“八王之亂”,勢力強勁的藩王為爭權和控制皇帝,彼此攻殺,導致西晉完蛋。

“八王之亂”的慘痛教訓,似給建藩實封蓋棺論定,以後歷朝都不敢採取這辦法。但卻又被朱元璋揀起來。

朱元璋不是不知它的危險和害處,所以揀起來,一是無奈,二來是太過自信。

無奈,是指他既然想定所有聲望隆著之開國元勳必須除盡,則不得不以建藩鞏固基業,寄希望於諸子同心協力,拱衛帝室;他以為,骨肉之親將自然達成一種對共同利益的認識,結成緊密集團,而排斥一切試圖對此利益加以覬覦的異姓勢力或集團。

關於自信。朱元璋不單自視為有史以來最勤勉、最努力、最負責任的君主(關於這一點,他無數次對子女和臣下自誇,很為驕傲),而且自視為天底下最善教子治家的嚴父。在史料中,我們一再發現朱元璋酷愛以偉大父親自居,在這方面留下的記載比比皆是。從嚴於教育而論,確實沒有幾個皇帝比朱元璋動了更多腦筋,費了更多精力,想了更多辦法。

他不僅以最純、最正宗的儒家思想為教育內容,而且為諸皇子擇師亦慎之又慎,皆為學問、人品俱佳的一時之選。《明史》說:“明初,特重師傅。既命宋濂教太子,而諸王【皇子】傅【教師】亦慎其選。”②這些教師篤誠職守,原則性很強,諸皇子若不聽教訓,教師不僅會加責備,甚至敢於體罰。其中有個叫李希顏的教師,就以“規範嚴峻”著稱,諸皇子頑劣不學的,“或擊其額”———不是一般地打打掌心,而是敲其腦袋,這未免有犯皇家尊嚴,朱元璋起初都難以接受,不過,他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賀府千金

點絳唇

亂古墓地

僻處自說

炮灰有毒

車水馬龍01

正義如我不可能是酒廠之光

木遁使者

不照騙算什麼網戀[電競]

阿拉不聽